常见问题
当城市进入深夜时段,大量监控设备却陷入"睁眼瞎"的尴尬境地。这种夜间监控失效现象,往往与监控杆的补光系统设计缺陷存在直接关联。
.png)
一、补光角度偏差导致光污染
专业数据显示,补光灯倾斜角度大于30度时,光源散射率会骤增68%。许多项目直接套用路灯安装方式,导致补光光束与监控镜头形成夹角,既产生严重光污染,又造成监控画面出现"阴阳脸"现象。正确做法是采用0-15度平射角设计,使补光范围与摄像机视场角完全重合。
二、灯具参数与场景失配
某工业园区曾使用6500K色温灯具,导致夜间监控画面泛蓝失真。经实测,5000K暖白光搭配90以上显色指数的LED模组,可使车牌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%。同时要根据监控半径选择适配功率:30米监控距离建议配置50W补光灯,每增加10米需提升15%功率输出。
三、智能化调控系统缺失
传统补光灯整夜常亮不仅耗能惊人,更会干扰周边环境。加装微波感应模块后,系统可在监测到移动物体时自动增强补光强度。某高速公路项目实测数据显示,这种智能模式可使设备寿命延长40%,年节电量达2300度。
本文章由 重庆恒投科技有限公司 整理发表,重庆恒投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道路灯制造厂家,欢迎来电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