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问题
.png)
在道路照明工程招标中,低价中标已成为行业常态。某市政项目采购团队负责人张工坦言:"去年采用单价低于市场价30%的路灯,半年内故障率高达27%,最终维护费用远超预算。"这个真实案例揭示了路灯采购中价格陷阱的冰山一角。
一、材质缩水的隐性代价
低价路灯普遍采用回收铝材替代原生铝合金,灯体厚度缩减0.5-1.2mm。某检测机构数据显示,这类产品的抗风等级从设计标准的12级骤降至9级。更严重的是,部分厂家使用201不锈钢冒充304不锈钢,在潮湿环境中仅18个月即出现锈蚀穿孔。
二、参数虚标的双重损失
行业调查显示,38%的低价产品存在功率虚标现象。标称150W的LED路灯实测功率仅110-120W,导致路面照度下降40%。这种"省电假象"不仅影响交通安全,更会因补装灯具产生额外支出。某工业园区因此被迫追加32%的采购预算。
三、售后真空的持续消耗
低价供应商普遍缺乏完善的售后体系。对比数据显示,正规厂商提供5年质保期内平均响应时间2.4小时,而低价供应商的质保兑现率不足60%。某县城路灯管理处记录显示,处理低价产品故障的人工成本高达新品价格的75%。
四、全周期成本核算公式
专业采购建议采用TCO(总拥有成本)计算模型:(初始采购价+5年维护费+电费支出)/使用年限。按此公式计算,某品牌单价1200元的路灯实际年成本仅278元,而单价800元的低价产品年成本达413元,性价比差异立现。
五、专业采购的三重验证
1. 要求厂家提供CNAS认证的检测报告
2. 实地考察至少3个已运行2年以上的工程案例
3. 核对光源芯片的溯源码确保使用正品器件
重庆某新区采用这套验证机制后,路灯系统故障率由23%降至3.8%,年维护成本节省217万元。
本文章由 重庆恒投科技有限公司 整理发表,重庆恒投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道路灯制造厂家,欢迎来电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