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问题

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区,一根根银色金属杆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监测模式。这些嵌入感应装置的智能检测杆,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毫米级位移监控精度,即使0.1毫米的岩石错动也会触发预警机制。
实时传输网络构建起山体"神经系统",每根检测杆配备的温湿度传感器、微震监测仪与倾斜计,可同步采集地表位移、地下水流速等15项关键指标。重庆巫山地区的监测数据显示,该系统提前48小时成功预警了一次中型滑坡,为142户居民争取到黄金撤离时间。
搭载边缘计算模块的智能杆,能够在断网环境下独立完成数据分析。云贵高原某监测站应用案例表明,通过AI异常值识别算法,系统误报率较传统方式下降72%,真正实现"全天候不断电监测"。
值得关注的是新型自供电系统的突破。采用压电发电与光伏互补技术,单杆日均发电量达300W,完全满足监测设备用电需求。在川藏铁路沿线布设的800组设备中,97%实现了离网自主运行。
本文章由 重庆恒投科技有限公司 整理发表,重庆恒投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道路灯制造厂家,欢迎来电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