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当洪水逐渐退去,被淹没的柏油路面重新显露时,安装在路侧的智能监测杆依然保持着工作状态。这些看似普通的金属杆体内部,正通过多种传感器持续捕捉环境变化中的细微痕迹。
在2.5米高的杆体顶端,激光雷达以每秒300次的频率扫描周边地形。通过对比洪峰前后的三维点云数据,运维人员能准确评估水土流失量,绘制出塌方高风险区域的热力图。这些数据直接关系着灾后道路修复的施工方案制定。
浸水长达72小时的杆体基座内,埋藏着环境温湿度复合传感器。它持续记录着土壤含水率从饱和状态到恢复正常的过程曲线,这套数据成为判断地下管网渗漏的关键佐证。有工程团队曾根据这种曲线,提前三天预警了某隧道支护结构的异常位移。
距地面1.2米处安装的工业级摄像头,在夜间切换为热成像模式。洪水退去后两周内,监测系统捕捉到27次流浪动物误入危险塌陷区的行为,及时触发声光警报装置。这组监控数据为制定灾后安全防护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在临河路段的监测杆上,水质监测模组仍在持续运作。电导率传感器和浊度仪的组合,精确追踪着河道污染物扩散轨迹。去年长江支流洪灾中,正是这类数据帮助环保部门在48小时内锁定了三处隐蔽的化工原料泄漏点。
本文章由 重庆恒投科技有限公司 整理发表,重庆恒投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道路灯制造厂家,欢迎来电咨询。